• 2012年第13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遗传资源
    • 中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遗传资源主要形态、遗传变异和结构

      2012, 13(6):917-92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01

      摘要 (2667) HTML (0) PDF 1.82 M (4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野生大豆遗传资源主要的形态类型、物种内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进化的瓶颈不仅发生在由野生大到栽培大豆也以另一种方式“分化瓶颈”出现于同性状的不同表型类型之间。野生大豆种内种子大小类型是否存在遗传分化?野生和半野生大豆的边界在哪?半野生大豆如何产生的?半野生大豆遗传上密切于栽培种还是野生种?百粒重3-4g的小粒半野生大豆与百粒重8.5g以上的特大粒半野生大豆是否有遗传差异?百粒重8.5g以上的特大粒半野生大豆是否属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的种皮色和种子大小哪个更反映进化程度?栽培大豆基因是否已经渗入到野生大豆?对这些在学术界常年存在的疑问本文介绍了我们的研究答案。我们认为“真”半野生大豆是否存在现在于中国半野生资源收集品中;一些野生大豆中的白花、灰毛、无泥膜性状来源于栽培大豆的基因渗透。 关键词:种内遗传分化与结构;进化瓶颈;半野生大豆;野生大豆;Soja亚属

    • 云南元江县首次发现原始宜昌橙群落

      2012, 13(6):929-93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02

      摘要 (2074) HTML (0) PDF 1.47 M (3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云南元江县洼垤乡邑慈碑村尼租白山的宜昌橙是在开展“云南及周边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项目时被首次发现。作者对元江宜昌橙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面积、数量、类型、伴生物种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认为,元江宜昌橙是目前我国单独分布面积最大、植株高度最高、数量较多、建群历史长的宜昌橙种群。这一发现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宜昌橙分布区域,为研究宜昌橙的分布、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为柑桔的起源、进化、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 蒜辣素UPLC检测体系优化及其在大蒜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2012, 13(6):936-94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03

      摘要 (2229) HTML (0) PDF 1.48 M (4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蒜是重要的调味蔬菜,大蒜辣素的含量是评价大蒜品质的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本文通过对样品处理、提取方法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完善的大蒜辣素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使用UPLC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1,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体积为1 µl,流速为0.3 ml/ min。大蒜辣素在2.04~5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 = 0.9991)。利用建立的方法对212份大蒜鳞茎的大蒜辣素含量进行检测,发现资源圃中大蒜资源的大蒜辣素含量差异显著,含量分布在0.82%~3.01% 之间,最高含量与最低含量之间相差近4倍。

    • 四川及其周边地区野生草莓资源调查、收集与评价

      2012, 13(6):946-95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04

      摘要 (2195) HTML (0) PDF 1.37 M (4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调查了四川及其周边地区(未包括青海)野生草莓资源种类和地理分布,将收集的野生草莓资源进行迁地保存,并对这些野生草莓资源的植物学性状、开花结果习性、抗非生物和生物胁迫能力等农艺性状的变异主成分分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川及其邻近周边高海拔地区野生草莓主要分布在北纬度度26014′~33022′N、东经度96057´~108013´E、海拔823-4531 m的垂直空间范围里内。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echt.)、五叶草莓(F. pentaphylla Lozinsk.)、西南草莓(F. moupinensis (Franch.) Card.)和纤细草莓(F. gracilis Lozinsk.)是该区域分布的等四个野生草莓种类,其中五叶草莓有红果和白果两个类型。黄毛草莓浆果具有特殊的蜜桃香气。野生草莓株高、叶柄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绒毛数量、耐旱性和耐高温是野生草莓遗传性状的主要指标,绒毛数量与抗逆性较密切相关。

    • 利用SSR标记构建江西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库的研究

      2012, 13(6):952-95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05

      摘要 (2206) HTML (0) PDF 1.28 M (4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3187份江西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利用籼粳、早中晚、粘糯、糙米色和谷粒形状等5个质量性状进行分组,组内按8个稻作区再分为不同的亚组。利用SSR标记对参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分析各亚组和组内种质资源遗传距离的方法,建立了包括296份种质的江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库,占资源总数的9.28%。

    • 陆地棉品种抗黄萎病反应规律的研究

      2012, 13(6):958-96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06

      摘要 (2118) HTML (0) PDF 1.26 M (3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我国自育的108个陆地棉品种的抗黄萎病性进行了研究。在黄萎病发病期内,对黄萎病发病情况进行连续调查。测定产量、考查产量因素并检测纤维品质。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陆地棉抗黄萎病反应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不同时期的黄萎病病指主要与前后2-3个阶段抗病性有关。整个时期的病情发展主要有4个主因子决定,且第1、2主因子具有较大的方差贡献率。第一主因子(F1)主要与品种的7月26日至8月5日的黄萎病指数有关,第二主因子(F2)主要与品种的8月20日至9月1日的黄萎病指数有关。利用因子分析结果将108个品种划分为4个类型,前期抗病性较好而后期发病较快的第Ⅰ类品种,其产量较低,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均低于其它三类;纤维品质均较差,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均较其它三类差;而前后期病指均较低发病缓慢的第Ⅱ类则小区产量最高,纤维品质处于平均水平。第Ⅲ类品种前期发病较慢,中期发病较快,具有较高的小区产量,单铃重最高;纤维整齐度、比强度和伸长率好于其它三类品种;前期发病较快,中期发病平缓,后期仍具有较高病指的第Ⅳ类品种,小区产量较低,单株产量、单株结铃数和衣分较高;其它性状处于中等水平。具有某一阶段的抗病性并不能完全代表品种的抗病性。

    • 羽衣甘蓝种子主要品质性状的表现及其相关性

      2012, 13(6):963-96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07

      摘要 (2085) HTML (0) PDF 1.41 M (3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机挑选148份羽衣甘蓝种质资源和高世代材料,分析了成熟种子的含油量、蛋白质、硫苷和7种主要脂肪酸成分的表现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羽衣甘蓝成熟种子平均含油量为29.48%,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5.13%,含油量和蛋白质总量为74.61%。硫苷含量的变幅最大,变异系数为31.72%。7种主要脂肪酸成分中,油酸和芥酸的含量较高,其次为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较低。除硫苷含量和硬脂酸含量外,其余9个性状的表现均呈单峰正态分布。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性状间都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这与对三种类型油菜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羽衣甘蓝中存在一些优异的种质资源,通过筛选可以在油菜优质育种中直接加以利用。

    • 甘蔗种质资源自然条件下耐寒性评价

      2012, 13(6):968-97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08

      摘要 (2186) HTML (0) PDF 1.30 M (3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种质资源圃(南宁)保存的400份甘蔗种质材料的耐寒性表现,在2008年初的低温灾害的自然条件下,以蔗茎节间受害指数和节间生长点受害指数为基础,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将参试材料分为不同耐寒性表现类群。结果表明,2008年初的低温灾害属于阴雨霜冻类型,400份甘蔗种质材料可分为5个耐寒性表现类群,耐寒性强的材料有226份(56.50%),耐寒性较强的材料有103份(26.75%),耐寒性一般的材料有53份(13.25%),耐寒性较差的材料有7份(1.75%),耐寒性差的材料有7份(1.75%)。可构建甘蔗耐寒性指数(Cold Tolerance Index,CTI):CTI=0.3×节间受害指数+0.7×节间生长点受害指数。节间生长点对低温伤害的敏感性高于蔗茎节间组织,建议作为耐寒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甘蔗耐寒性指数可以用于评价阴雨霜冻灾害下甘蔗种质材料的耐寒性。

    • 水稻种子花色苷形成及其对稻谷储藏特性的影响

      2012, 13(6):974-9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09

      摘要 (2361) HTML (0) PDF 1.28 M (3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花色苷是有色稻种皮和颖壳里呈现颜色的主要物质,属于类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性。本研究围绕水稻种子形成过程中花色苷含量的变化以及其对稻谷储藏特性变化的影响,探讨花色苷在稻谷储藏中延长种子寿命的作用。结果显示:选取的3个品种中,水稻种子的花色苷形成主要在发育初期,随着颖果体积的增大,颖果花色苷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而颖壳的花色苷含量变化不显著,将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后,仍只有颖果的花色苷含量出现下降的趋势,表明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颖壳的花色苷不参与抗老化的各项代谢反应。老化种子SOD活性分析显示花色苷含量低的种子9311可能是通过SOD酶活性增加,削减高温高湿胁迫对种子衰老的影响;由稻谷感染霉菌情况显示在3个水稻品种中,花色苷含量高的品种的抗霉菌能力要稍优于花色苷含量低的品种。但综合来看,花色苷含量高低并不是决定种子寿命的的主要因素。

    • 水稻新资源温敏核不育系长S的遗传学研究

      2012, 13(6):979-98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10

      摘要 (1914) HTML (0) PDF 1.26 M (3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S是来自普通野生稻与籼稻珍珠矮杂交后代的温敏核不育系。以长S与中浙B、R608等配组的F1和F2为材料,对这些F1和F2群体的育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所有F1的育性均为正常可育,F2群体中可育株数和不育株数经卡平方测验符合3﹕1的理论分离比例,这说明长S的育性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长S与HN5S、C815S、广占63S、湘陵628S及HD9802S的F1为材料,对这些F1的育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S与HN5S的F1的育性表现为正常可育,而长S与C815S等其余4个不育系的F1的育性表现为不育,这说明长S与HN5S的不育基因位点不等位,而与C815S等4个不育系的不育基因位点等位。

    • 紫菀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分析

      2012, 13(6):984-99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11

      摘要 (2252) HTML (0) PDF 1.23 M (2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紫菀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开展紫菀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是提高紫菀产量和品质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田间观察和室内分析,对取自河北安国和安徽亳州的44份紫菀种质进行性状和品质评价,并对种质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种苗质量三因素的变异程度为:茎毛数>茎粗>芽距,室内发芽实验结果同样显示种苗的茎毛数对发芽率的影响最大,芽距最小;不同种源紫菀间的叶宽差异不明显,不同种源紫菀间的其他性状如叶长、株高和生长势等性状都表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同种源间的干重和紫菀酮含量差异明显,都表现出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间叶长、叶宽和株高与生长势呈显著的正相关,干重和生长势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紫菀的干重和紫菀酮的含量呈负相关性;根据相似系数进行的聚类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该研究明确了不同地区的紫菀为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在遗传上发生了适应性的分化、变异,这为优良品种的选择和良种选育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 云南香型软米水稻资源农艺性状遗传效应研究

      2012, 13(6):992-99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12

      摘要 (2360) HTML (0) PDF 1.25 M (3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5份云南地方香型软米水稻种质资源和6份自育香型软米保持系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配制成30个组合,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云南香型软米11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云南香型软米多数农艺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加上位性效应、加性×环境效应、显性×环境效应的影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单株产量受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加上位性效应、加性×环境效应、显性×环境效应的影响;株高、有效穗的遗传率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其他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和互作狭义遗传率均达极显著水平;产量构成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遗传相关,多数性状之间以加×加上位性、加性×环境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显著。

    • 山丹不同居群花器官的形态多样性研究

      2012, 13(6):997-100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13

      摘要 (1975) HTML (0) PDF 0.00 Byte (4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山丹种质资源花器官的多样性,对国内山丹资源进行引种种植观测。结果表明,25个山丹居群的花器官性状表现出一定差异。差异主要来源于花蕾毛的有无、花瓣宽、反卷度及花色等性状,其中花朵直径与花药长与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根据主要花器官性状对25个居群进行类平均UPGMA聚类,可以分为5类,结果表明山丹居群花器官性状的聚类与地理位置及海拔都有一定的关系。

    • 玉米穗部性状的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2012, 13(6):1005-101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14

      摘要 (1973) HTML (0) PDF 1.29 M (3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玉米自交系095和L26为亲本,通过对P1、P2、F1、F2、B1、B2 6个基本世代联合分析,研究了秃尖长、穗行数、穗粗、千粒重、穗重、单株产量等穗粒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穗行数、穗重、单株产量的最适模型为D-2模型,即1对加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穗粗、千粒重的最佳模型为B-1模型,符合两对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秃尖长的最佳模型为E-3,符合两对加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本研究利用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阐明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

    • 云南怒族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

      2012, 13(6):1011-101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15

      摘要 (1951) HTML (0) PDF 1.31 M (38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云南省怒江僳傈族自治州兰坪、贡山、福贡3县4个乡怒族村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或经验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收集和整理。结果表明:在调查区怒族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共有24科,49种121份,包括粮食、蔬菜、果树、药用四类,分别占收集样品的58.68%、19.83%、15.70%和5.79 %;怒族利用这些农业生物资源的传统知识主要涉及食用、药用、文化宗教等方面,其中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在用途、用法上具有独到的地方、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这说明农业生物资源不仅为怒族的基本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药品来源,也在他们的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水稻幼穗-颖花发育的研究进展

      2012, 13(6):1018-10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16

      摘要 (1944) HTML (0) PDF 1.32 M (4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水稻幼穗和颖花的发育还是最终产量赖以形成的基础。对水稻幼穗和颖花发育的研究已成为植物分子遗传学和作物科学共同的研究焦点。近年来,有关水稻幼穗和颖花发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文章从幼穗和颖花的发育过程、栽培措施和环境因子对幼穗和颖花发育的影响以及幼穗和颖花发育的相关基因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研究对策。

    • 苎麻种质资源耐瘠性鉴定评价

      2012, 13(6):1023-103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17

      摘要 (2177) HTML (0) PDF 1.35 M (3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方坡耕地土壤大部分较贫瘠,筛选出合在丘陵坡地贫瘠土壤的苎麻种质,对于生态恢复和经济生产非常重要。本研究将田间平地试验、田间坡地试验、盆栽试验相结合,以10个苎麻种质为材料,测定株高、分株数、叶片数、叶面积、叶片SPAD、总鲜重、总干重、原麻重、氮肥利用效率、钾肥利用效率等1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方法,对筛选指标和抗性分类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分株数、总鲜重、叶面积、叶片SPAD、叶片数、氮肥利用效率、钾肥利用效率等7个指标可以有效的评价苎麻耐瘠性;对各性状隶属函数进行聚类分析,10个苎麻种质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冷水江野麻、浏阳野麻;另一类是湘苎三号、多倍体一号、湘苎X2、湘苎X1、湘苎X3、湘苎XB、中苎一号、长沙野麻。本文通过研究苎麻耐瘠相关指标建立了苎麻耐瘠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筛选和鉴定出苎麻耐瘠性资源。

    • 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种间杂交揭示杂草稻的起源

      2012, 13(6):1031-103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18

      摘要 (2051) HTML (0) PDF 1.42 M (3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水稻种间、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在套袋隔离和自然受粉两种条件下对其杂交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类型及杂交后代群体中杂草稻发生频率、类型及主要特征以及杂草稻的发生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直接验证和重演杂草稻起源的主要路径。杂草稻的主要特征为:颖壳褐色或金色,种皮红色,散穗、易落粒,中长芒或无芒。结果表明,如果以近缘野生种为亲本,在其F2群体中比较容易发生类似杂草稻的单株;杂交组合中杂草稻出现频率的大小依次为:杂草稻或野生稻/粳稻(44.44%)>杂草稻或野生稻/籼稻 (28.34%)>籼稻/粳稻 (3.3%)>籼稻/籼稻 (1.41%)>粳稻/粳稻 (0%)。这一结果显示杂交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在后代中出现杂草稻类型植株的频率就越高。套袋条件下,后代中杂草稻出现的频率为10.7%, 而不套袋情况下为4.9%。本文对杂草稻发生发展的途径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

    •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预测大豆氨基酸

      2012, 13(6):1037-104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19

      摘要 (2397) HTML (0) PDF 1.45 M (4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大豆氨基酸测试中的应用,寻找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以167份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种子为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对经HPLC分析的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天冬氨酸(R2CV =0.85)、谷氨酸(R2CV=0.86)、丝氨酸(R2CV =0.82)、甘氨酸(R2CV =0.89)、酪氨酸(R2CV =0.83)、苯丙氨酸(R2CV =0.78)、异亮氨酸(R2CV =0.86)和色氨酸(R2CV =0.81)及15种氨基酸总和(R2CV =0.82)可利用FT-NIRS准确预测;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胱氨酸检测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来进行相对含量的估测;而对组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蛋氨酸的预测不准确。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利用FT-NIRS技术预测大豆主要氨基酸组分是稳定可行的。

    • 耐热水稻品种“Nagina 22”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2012, 13(6):1045-104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20

      摘要 (2463) HTML (0) PDF 1.33 M (4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耐热水稻品种“Nagina 22”(N22)开花结实期高温胁迫下的主要生理响应,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在各供试材料的开花期,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N22在高温胁迫下不改变开花期但表现出日开花量的“转峰”;与N22相比,水稻感热品种“Moroberekan”花药开裂显著受阻,柱头上萌发的花粉数显著减少;花粉萌发数与花药开裂状况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进而表现出主穗结实率与柱头上花粉萌发数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主穗日结实率在高温下呈递减趋势,且“Moroberekan”较N22的下降速率显著加快,表明耐热品种与表明高温胁迫对结实率存在“累积效应”,而且高温胁迫效应发生在开花授粉之前。

    • >基因挖掘
    • 杂交籼稻子粒QTL标记遗传距离与粒重、粒重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2012, 13(6):1050-105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21

      摘要 (2013) HTML (0) PDF 1.26 M (3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与子粒性状相关的QTL标记分析了10个杂交水稻亲本间(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的遗传差异,结合10个亲本所配25组合的F1表现,研究了基于子粒QTL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粒重及粒重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6*),与对照优势呈显著正相关(r=0.28*),与母本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为分子标记预测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粒重性状QTL的动态分析

      2012, 13(6):1055-106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22

      摘要 (2120) HTML (0) PDF 1.28 M (3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利用6044?1-3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小麦粒重性状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花后籽粒灌浆的7个不同时期,两个试验点共检测到16个与粒重性状相关的QTL。其中开花后20d检测到的单穗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上,解释率达12%,遗传效应超过10;两环境下控制千粒重QTL在7个时期均被检测到。其中花后10d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可解释18%的表型变异;花后15d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可解释5%的表型变异;花后20d检测到2个千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和Xgwm372-Xgwm95标记区间,分别解释5%和4%的表型变异;花后25d检测到3个千粒重QTL,位于4A染色体的Xgpw2228-Xwmc501标记区间和2A染色体的Xgwm372-Xgwm95、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分别解释2%、4%和8%的表型变异;花后30d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解释3%的表型变异;花后35d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解释3%的表型变异;花后40d检测到2个千粒重QTL,位于1D染色体Xwmc93-Xgpw2224标记区间和2A染色体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分别解释1%和5%的表型变异。从连锁群的位置上看,控制千粒重的QTL主要集中在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这是一个控制千粒重QTL的富集区域。

    • 丝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2012, 13(6):1061-106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23

      摘要 (2340) HTML (0) PDF 1.32 M (3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SRAP标记,对来源不同的56份有棱丝瓜和8份无棱丝瓜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4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0对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SRAP引物。共扩增得到14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280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21.33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8.74%。将丝瓜种质利用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64份丝瓜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17~0.98。在遗传相似系数0.17处,供试种质被分为2大类群,第一大类群为普通丝瓜,第二大类群为有棱丝瓜,在第二大类群中又被分为以长绿型丝瓜为主和短果型丝瓜2亚群。丝瓜类群的划分与形态学性状比较一致,即首先与棱沟的有无密切相关,其次与瓜条的长短、颜色有较高的相关性。

    • 中国主栽香菇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2012, 13(6):1067-107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24

      摘要 (2349) HTML (0) PDF 1.33 M (3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商业栽培的25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品种为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区别性分析。本研究使用14对引物,引物的多态性为100%,每对引物产生的等位基因数为2-9个,平均5.0个,基因型数为2-12个,平均6.3个。预期杂合度为0.1151-0.8131,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6126;PIC值为0.1064-0.7736,平均PIC为0.5541。25个品种中,除申香10号和申香12号不能区分外,对其他23个品种清晰鉴别,为构建香菇栽培品种的SSR分子指纹图谱提供了依据和方法。本方法获得的数据可以成为重复性良好、试验室间可比对的香菇栽培品种标准指纹图谱,在品种特异性鉴定中不再需要已有所有品种做参照,较RAPD、ISSR、SRAP等鉴定方法工作量大大减少。

    • >研究简报
    • 基于ITS序列的不同产地裂叶荆芥系统发育分析

      2012, 13(6):1073-107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25

      摘要 (2233) HTML (0) PDF 1.28 M (3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采用PCR法扩增来自国内5个不同产地的裂叶荆芥ITS全序列,测序后以产自河北的裂叶荆芥代表中国裂叶荆芥与来自不同国家的裂叶荆芥ITS序列进行比较,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探讨国内5个不同产地及不同国家的裂叶荆芥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国内5个不同产地的裂叶荆芥ITS1和ITS2序列均有较高的G/C含量;5个产地的裂叶荆芥的扩增序列长度均为749bp,且序列完全相同; 其中ITS1序列长231bp,5.8S序列长168bp,ITS2序列长236bp。中国裂叶荆芥与日本、韩国裂叶荆芥ITS序列一致性为100%,与美国裂叶荆芥ITS序列一致性为99.0%。与美国裂叶荆芥相比,中国裂叶荆芥ITS序列有7个碱基发生变异。来自不同国家的裂叶荆芥形成单系群和2个分支(中、日、韩3国为1个分支,美国单独形成一个分支)。ITS序列的一致性表明国内5个不同产地裂叶荆芥为同一个种。

    • 向日葵染色体Giemsa C-带带型分析

      2012, 13(6):1078-108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26

      摘要 (2314) HTML (0) PDF 1.25 M (4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HKG(HCl-KOH-Giemsa)法对内葵杂3号三交种染色体进行了C-带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每条染色体至少都有一条C-带,染色体组共有62条C-带,以中间带和着丝点带为主,中间带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短臂上;C-带强弱差异明显,其中46条强带,16条弱带。Giemsa C-带带型公式为2n=2x=34=8I++3T++5I+I+T++4C+2CI+4CI++3CI++I+T++CT++2CT+。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显著的带纹特征,因此,利用Giemsa C-带方法可以将向日葵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 生态条件对籼粳交F2代穗部性状与程氏指数的影响

      2012, 13(6):1082-108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27

      摘要 (2730) HTML (0) PDF 1.33 M (3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籼粳交组合(晚轮422?沈农265 )F2代为试材,分别在四川、上海、辽宁同年种植,研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穗部性状和程氏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和上海穗较长、二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低并且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辽宁穗较短、一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并且与着粒密度关系不显著。从北到南,程氏指数、叶毛、1-2穗节长、抽穗时壳色和籽粒长宽比均呈偏粳分布,并且偏粳程度呈增加趋势。程氏指数与穗颈弯曲度相关性在各地区均未达显著水平;在四川与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上海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在辽宁与着粒密度、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超高产育种必须根据生态条件的差异合理地将协调穗部结构与亚种间杂交优缺点互补相结合。

    • 利用SSR分析红菜苔的遗传多样性

      2012, 13(6):1088-109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28

      摘要 (2038) HTML (0) PDF 1.25 M (3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来自全国的45份红菜苔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菜苔资源利用和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在45份菜苔种质资源中,63对引物扩增出124条带,扩增产物片段大小都在100~300bp之间,相似系数在0.56~0.89之间。结果显示中国菜苔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种质创新
    • 乌兰格木与中国沙棘杂交新品种选育与评价

      2012, 13(6):1093-110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29

      摘要 (1903) HTML (0) PDF 1.34 M (4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引进的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为母本,中国沙棘为父本,于1995年开展了杂交选育研究,共选育出45个优良单株。入选优良杂种单株大部分的树高、地径、冠幅均显著高于母本乌兰格木,但低于父本中国沙棘。杂种2年生枝棘刺数为0~4个,界于父母本之间。优良杂种单株果实百果质量为20.10~63.17g,其中7个单株出现超亲现象,其余均明显小于母本,但较中国沙棘提高0~206.7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优良杂种单株生态适应性、经济价值分别明显高于母本引进品种、父本中国沙棘,生态经济价值十分优良。

    • 优异大豆组合郑州135/泗豆2号的育种贡献

      2012, 13(6):1101-110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30

      摘要 (2086) HTML (0) PDF 1.44 M (4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郑州135/泗豆2号是黄淮海地区衍生大豆品种最多的组合之一,以郑州135/泗豆2号及其衍生种质为亲本材料在全国8个省市衍生出87个通过省审或国审的大豆品种,其中国审品种39个,高蛋白品种20个,高油品种11个,获省部级以上奖13项。郑州135和泗豆2号的育种贡献,说明优异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种质创新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大豆育种提供参考。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