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13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遗传资源
    • 云南及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对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012, 13(5):699-70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01

      摘要 (2280) HTML (0) PDF 1.30 M (3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项目属于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云南及周边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该地区正经历着较大的变迁,少数民族文化和农业生物资源正在逐步消失[1]。为了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农业生物资源,对该地区的41个县和10个民族进行了系统调查。本次调查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和考核指标。本文仅介绍云南及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对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旨在为国家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制定生物资源保护政策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数据标准制定与共享

      2012, 13(5):704-70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02

      摘要 (1985) HTML (0) PDF 1.57 M (3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统提取并分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调查数据、评价数据和保存数据等元数据信息,采用了基于数据元技术的方法制定了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数据标准和数据元目录;定义了完备的种质资源调查数据集以及对象和属性的映射关系;给出了基于XML数据元数据存储及交换策略。标准的制定使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在“数据层”上达到统一,规范了数据库建设,确保调查数据质量;同时为调查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促进标准通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信息平台建设。

    • 紫心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2012, 13(5):709-71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03

      摘要 (2270) HTML (0) PDF 1.30 M (39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紫心甘薯中富含花青素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菌、保护肝脏、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国内外以紫心甘薯为原料已开发出一系列加工产品,紫心甘薯的开发利用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紫心甘薯品种的选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紫心甘薯的种质创新、性状的遗传相关、国内外紫心甘薯品种选育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我国今后的紫心甘薯育种提出了展望。

    • 我国麻类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

      2012, 13(5):714-71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04

      摘要 (2151) HTML (0) PDF 1.33 M (3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麻类种质资源在收集保存、繁殖更新、鉴定评价和分发利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10年来,新增麻类种质697份,保存资源数量增至9764份,居世界第1位;繁殖更新麻类资源5343份次,基本解决了麻类资源安全保存和供种等问题;完成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特性鉴定6543份次,筛选出麻类优异种质296份;向全国50家单位分发种质4296份次,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明确目标和任务。

    • 《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议定书》核心内容解读及其生效预测

      2012, 13(5):720-72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05

      摘要 (2386) HTML (0) PDF 1.34 M (3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遗传资源获取和公平公正地分享由遗传资源利用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是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确保公平公正的分享因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目标的里程碑式文件,将从多个方面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对议定书进行解读、分析和评估对于决定是否签署和批准议定书的至关重要。根据分析,议定书核心内容分为遵守、公平公正的惠益分享、遗传资源的获取、术语、范围、特殊考虑和与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等七个方面,本文对这些核心内容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其影响,预测了议定书的生效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 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与研究

      2012, 13(5):726-73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06

      摘要 (2354) HTML (0) PDF 1.39 M (4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793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芽期耐盐性鉴定,以及部分品种进行苗期和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筛选出芽期、苗期及全生育期耐盐品种117份、41份和35份。其中有3个品种(WDD1812,晋豆23,晋遗38号)在芽期和苗期都表现高耐盐性; 1个品种(晋豆23)在芽期、苗期、全生育期都表现高耐盐性。晋豆23还具有高度抗旱、高抗病毒病、耐红蜘蛛特性,而晋遗38号来源于晋豆23。芽期或苗期耐盐性为一级的有些品种,如中黄13、新大豆1号、陕豆125、东农46、东大1号、合丰38等,不但具有高耐盐性,而且具有很好的丰产性,有些品种还具有优质和抗逆等优异的农艺性状。本研究筛选到的这些耐盐品种将为大豆耐盐育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本文对大豆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的指标和方法的探讨,将为大豆耐盐性鉴定科学方法的建立提供重要信息。

    •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耐盐性的遗传分析

      2012, 13(5):733-73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07

      摘要 (2032) HTML (0) PDF 1.45 M (3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结缕草属植物耐盐性两极端类型材料Z105(耐盐)和Z061(敏盐)进行杂交,获得F1分离群体,通过叶片枯黄率和枝叶修剪干重降低百分率对F1群体的耐盐性进行鉴定,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耐盐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F1群体的叶片枯黄率和枝叶修剪干重的变异范围均较大,叶片枯黄率的变异范围为10.00-98.33%,枝叶修剪干重降低百分率的变异范围为1.87-91.40%,均远远超出了双亲的范围,双亲的叶片枯黄率为35.00%和95.00%,双亲的枝叶修剪干重降低百分率为42.10%和84.59%。2)叶片枯黄率的最适遗传模型为A-2模型,即“1对主基因的加性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性(d)为23.59,主基因遗传率(h2¬mg(%))为66.83%。枝叶修剪干重降低百分率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1模型,即“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在该群体中加性效应(da 和db)分别为29.70和3.23,显性效应(ha和hb)分别为15.03和2.28,上位性效应(i, jab, jba, l)分别为-3.23,-2.28,11.44和-12.82,,主基因遗传率(h2mg(%))为84.37%。

    • 低温胁迫下粳稻选育品种耐冷性状的鉴定评价

      2012, 13(5):739-74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08

      摘要 (2130) HTML (0) PDF 1.94 M (3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来源于中国11个省份和其他9个国家的347份粳稻选育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不同来源粳稻选育品种孕穗期的耐冷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研究表明,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国家或省份粳稻选育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冷水反应指数有明显的差异。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云南和日本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及其冷水反应指数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从总体趋势上看,在自然低温下,除个别省份外,我国纬度相对较高的北方省份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强于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方省份品种;而在冷水胁迫下,品种的耐冷性与其来源地的关系并不密切,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此外,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国家或省份粳稻选育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其品种的地理来源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自然条件相比,冷水胁迫下粳稻选育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其品种的地理来源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 阳春砂辐射诱变及基于ISSR的变异分析

      2012, 13(5):748-75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09

      摘要 (1942) HTML (0) PDF 1.59 M (3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组织培养结合辐射诱变的方法进行药用植物阳春砂的育种,对于加快其育种速度、实现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6-BA和NAA配比筛选阳春砂组织培养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再以组培不定芽为材料,设置不同辐射剂量,进行60Co-γ射线辐射诱变;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部分诱变材料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添加4.0 mg/L 6-BA和0.1 mg/L NAA的MS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和出芽倍数最高,分别达到91.4%和2.44;用于阳春砂组培不定芽γ射线辐射的合适剂量为16 Gy;ISSR分析结果显示,16 Gy辐照获得的2个植株AV16-1和AV16-2在遗传上发生了明显变异,与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49和0.563。本研究建立了组织培养结合辐射诱变培育阳春砂新种质的方法,为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诱变育种提供了参考。

    • 小粒野生稻导入系对稻飞虱的抗性鉴定与分析

      2012, 13(5):754-75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10

      摘要 (2490) HTML (0) PDF 1.32 M (3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稻飞虱是水稻生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野生稻拥有丰富的抗虫基因资源。导入系是鉴定和利用野生稻有利基因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对371份小粒野生稻导入系进行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接虫鉴定,分别筛选出了11份抗、72份中抗褐飞虱的材料和7份抗、45份中抗白背飞虱的材料,其中有5份材料兼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这是从小粒野生稻中鉴定出抗白背飞虱材料的首次报道。通过对2份抗性导入系材料与感虫亲本杂交构建的F1和F2群体的抗虫鉴定和分析表明:K41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由2对显性抗虫基因通过互补作用进行控制;P114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都是由1对主效的隐性基因控制。这些结果必将有利于小粒野生稻抗稻飞虱的基因定位和育种利用。

    • 苦荞SSR引物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2012, 13(5):759-76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11

      摘要 (2032) HTML (0) PDF 1.38 M (3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苦荞在中国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健康食品。本研究通过选择性扩增微卫星序列、体外重组扩增产物和构建SSR富集文库,开发出了一种简便的重组微卫星引物设计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合成500对SSR引物,在苦荞上的有效性约50%,多态率达10.8%,PIC平均值为0.3600。利用其中的28对SSR引物,在苦荞核心种质中检测出等位基因85个,每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 ~ 5个,平均3.0个。不同地理来源的苦荞种质资源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0.3633 ~ 0.6671,来自云南、四川和西藏的苦荞材料不但遗传多样性丰富,而且亲缘关系较近,进一步证实苦荞起源于中国西南部。本研究证明重组微卫星引物设计方法开发的引物对苦荞非常有效,将有助于促进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有用基因发掘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 谷子孕穗期抗旱指标筛选

      2012, 13(5):765-77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12

      摘要 (2391) HTML (0) PDF 1.45 M (4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谷子孕穗期在干旱环境的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变化趋势,筛选谷子孕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以20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模拟干旱棚中分析了谷子孕穗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表明:单穗重、单穗粒重、株高、穗下茎长、千粒重与抗旱指数的相关性显著,可作为孕穗期抗旱性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超氧化岐化酶活性(SOD)4个指标与抗旱指数的相关显著,可作为孕穗期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确立了千粒重、单穗重、叶绿素和SOD等4个指标的相对值为谷子孕穗期抗旱性综合指标,以抗旱指数为因变量,4个综合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对供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预测具有高的准确性。

    • 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BC5F3和BC5F3︰4)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的初步评价

      2012, 13(5):773-78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13

      摘要 (2337) HTML (0) PDF 1.52 M (3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构建了一套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通过对BC5F3和BC5F3:4这两个世代材料表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同年份中与轮回亲本比较,群体各性状的极差和遗传变异系数都比较大;1942个BC5F3单株群体中衣分最高达49.57%,超轮回亲本比例为71.78%,纤维断裂比强度最高为36.5cN/tex;658个BC5F3:4株行群体中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最大值32.25mm,超轮回亲本比例为47.57%,断裂比强度最高达到32.2cN/tex,超轮回亲本比例为40.27%;通过相关性分析,主要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在两个世代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纤维长度及强度在群体内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通过高代回交后连续自交得到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含有大量具有丰产、纤维品质优异的单株,两个世代材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产量和品质同步改良还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为进一步的近等基因系分析、基因克隆、基因聚合效应分析等储备了大量的研究材料。

    • 苜蓿种质间染色体多态性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2012, 13(5):782-78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14

      摘要 (2187) HTML (0) PDF 1.48 M (3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将3种重复序列5S rDNA、45S rDNA和C0t-1 DNA用不同荧光物进行标记,对我国10个不同地理来源的苜蓿种质(Medicago Sativa L.; 2n=4X=32)进行了染色体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利用以上重复序列可以较好地将苜蓿32条染色体区分为16对特征不同的染色体,10份不同种质材料 FISH杂交特征表现高度相似,比较不同种质间同源染色体重复序列杂交特征揭示出种质群体内和群体间多态性染色体的存在,其中不同的同源染色体多态性表现不尽一致,1号染色体(随体染色体)多态性最高,10份材料中检出7个多态型,3、4、15号染色体保守性较强,在不同种质间表现为单态,其它染色体多态性居中。对在地理分布上自西向东的10个材料进行染色体多态性比较,结果显示分布于西藏、新疆以及分布在辽宁的材料部分染色体多态型显著区别于其他材料。

    •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非组织培养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2012, 13(5):789-79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15

      摘要 (2246) HTML (0) PDF 1.55 M (4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GUS基因在子叶节区的瞬时表达为依据,通过探讨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因素,优化了大豆子叶节非组织培养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该体系对冀豆16号进行Bar基因的遗传转化,并使用针刺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草铵膦筛选。结果表明,侵染液中附加3%蔗糖、OD6OO=0.6、以脱脂棉作为菌液附着介质同时不添加表面活性剂Silwet L-77、侵染1次的GUS阳性率最高达到62.13%。草铵膦抗性植株经PCR检测获得T0代阳性植株10个,转化率为2.5%。经PCR和RT-PCR鉴定共获得3株T1代阳性植株,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 玉米重要自交系的肿囊腐霉茎腐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2012, 13(5):798-80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16

      摘要 (2433) HTML (0) PDF 1.32 M (3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肿囊腐霉菌(Pythium inflatum Matthews)引起的玉米茎腐病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种重要病害。为进一步拓展可利用的抗源,于2010-2011年在田间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287份重要的玉米自交系种质进行了玉米茎腐病的抗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287份鉴定材料中有171份自交系对茎腐病的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占鉴定材料的59.58%,其中高抗自交系共43份,占鉴定材料总数的14.98%;感病类型自交系共116份,占鉴定材料的40.42%,其中高感自交系共95份,占鉴定材料总数的33.10%。Lancaster、Reid及P群种质中具有丰富的茎腐病抗源,而塘四平头种质群中茎腐病抗源相对缺乏,多为感病类型。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玉米茎腐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和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 灰楸不同流域种质变异与多样性研究

      2012, 13(5):803-80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17

      摘要 (2290) HTML (0) PDF 1.37 M (3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灰楸4个流域的137份种质资源的1年生嫁接苗10个表型性状的变异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表型性状在流域间、流域内均达极显著差异。流域间10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5.81%、29.08%;遗传方差分量都在70%以上,说明10个表型性状的差异主要为遗传因素,从流域内变异看,叶部指标和皮孔数在泾河流域和汾河流域变异较大,生长指标和比叶重、含水量、在渭河流域和嘉陵江流域变异较大。总的Shannon - weaver指数为6.995,趋势是嘉陵江流域>泾河流域>汾河流域>渭河流域。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个流域的种质在遗传距离为3.65处分为3类。第一类包含来自渭河流域的28份种质和嘉陵江流域的46份种质,第二类是汾河流域的24份种质,第三类是来自泾河流域的39份种质,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生长量5个表型性状变异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 利用SSR分析山西省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2012, 13(5):810-81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18

      摘要 (2226) HTML (0) PDF 1.50 M (3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混合取样方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48对引物对山西省38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68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4个,平均为7.48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在0.24-0.89之间,平均为0.66。总共检测出185个稀有等位基因,21个特有等位基因。SSR 标记聚类分析把38个品种大体分成了4个群。研究表明,山西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很多品种具有频率很高的独特基因,它们可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而,山西玉米地方品种对于拓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可能会起很大的作用。

    • 珍贵药材黄花倒水莲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2012, 13(5):819-82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19

      摘要 (2067) HTML (0) PDF 1.37 M (3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花倒水莲系华南民间常用且珍贵中药材。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福建省三明地区黄花倒水莲群落的植物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6个样方,共计2600 m2的样地内,群落有维管植物89科167属205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8个变型,热带性分布属稍占优势,占总属数的57.85% ;温带性成分占总属数的40.7%。生活型谱分析显示群落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种数的58.53%,其中以小高位芽和矮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面芽和地上芽占较大比例,以蕨类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很少。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群落垂直结构多样性特点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层外层,草本层的各项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大于其它层次。为黄花倒水莲人工栽培选择适生环境提供参考,提出了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建议。

    • 国内外割手密资源农艺性状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2, 13(5):825-82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20

      摘要 (2188) HTML (0) PDF 1.35 M (3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的456份割手密资源13个性状进行评价,初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特点,为解决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遗传基础狭窄问题提供思路。结果表明,456份割手密在株高、叶长、叶宽、锤度等多个性状都表现出了极高的遗传变异,多样性指数介于0.97~7.92之间;对嵌纹病、眼点病的抗病性及对金龟子的抗虫性变异范围广;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的割手密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以云南割手密群体多样性最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割手密资源聚成三大不同类群,云南独自为一大类,国外割手密被归为第二大类,其他为第三大类。各类群在植株生长特性及锤度方面具有极显著差异。

    • >基因挖掘
    • 小麦TILLING分析中CELⅠ酶切及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2012, 13(5):830-83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21

      摘要 (2426) HTML (0) PDF 1.55 M (3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小麦中建立稳定的基于CEL I酶切的目的基因突变位点检测技术,有助于高通量鉴定目的基因片段的点突变及提高突变检测效率。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空间诱变SP2代群体为材料,以小麦糯质基因Waxy为目标片段,通过优化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调整PCR反应体?系中dNTP、Mg2 及引物浓度、改变目标片段CEL I酶切缓冲液成分,以及调整纯化过程中的空气相对湿度等方式,优化了小麦TILLING技术体系。在利用PVP-40法提取DNA过程中,研磨器振动频率提高到30/s,KAc溶液的反应时间延伸为20min时,基因组DNA质量和纯度最佳;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dNTP和Mg2 浓度对产物影响差异不明显,均能高效扩增出目的条带。引物浓度对产物影响差异显著,最佳引物浓度为0.4umol L-1。20祃酶切体系中,最佳CEL I酶浓度为0.1U且利用超纯水代替CEL I缓冲液。最终在小麦中建立起了基于CEL I酶切的高通量TILLING筛选技术体系。

    • 利用分子标记将2Ai-2染色体转移到小麦ph1b遗传背景的研究

      2012, 13(5):838-84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22

      摘要 (1764) HTML (0) PDF 1.34 M (3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麦ph1b突变体可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和交换,产生遗传上较为稳定、补偿性较好的重组体。将外源染色体引入ph1b的小麦遗传背景是产生目标染色体重组体的基础,但ph1b植株没有明显而稳定的表型性状,难以从表型上进行选择。本研究利用CSph1b缺失区中的分子标记Mads及外源染色体特异的分子标记P4及P68对小麦-中间偃麦草2Ai-2(2B )异代换系N420与CSph1b的杂种F2群体及其衍生的F5株系进行ph1b-2Ai-2染色体综合体的选择,高效地获得了目标基因型。

    • 甘蓝型油菜千粒重性状的QTL初步定位研究

      2012, 13(5):843-85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23

      摘要 (2255) HTML (0) PDF 2.29 M (3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千粒重是油菜重要的产量相关性状之一,构建油菜遗传连锁图谱是研究其产量性状基因的前提。本研究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出了甘蓝型油菜大粒品系(G-42)和小粒品系(7-9)的纯合DH系DH-G-42和DH-7-9,其千粒重分别为6.24 g和2.42 g,二者比值达2.58。以DH-G-42为母本、DH-7-9为父本,构建了含190个单株的F2代遗传作图群体, 利用SSR和SRAP标记技术绘制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共包含20个连锁群,涉及128个SSR标记和100个SRAP标记,图谱总长1546.6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6.78 cM。本研究共检测到3个与千粒重性状相关的QTL,分别位于A9和C1连锁群,其中qSW-A9-1和qSW-A9-2贡献率分别达到10.98%和27.45%,均可视为控制粒重的主效QTL。本研究为后续进行油菜千粒重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新基因的克隆等奠定了基础。

    • 苎麻纤维素合酶基因BnCesA1全长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12, 13(5):851-85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24

      摘要 (2368) HTML (0) PDF 1.65 M (3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苎麻是中国的传统纤维作物,能够生产最长的自然纤维。本研究旨在克隆苎麻纤维素合酶基因BnCesA1全长编码序列,对其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以已知的苎麻纤维素合酶基因序列(DQ077190)为基础,设计5′RACE引物,以湘苎三号为材料,得到了BnCesA1的5′端,拼接后得到了BnCesA1的全长序列,并从湘苎三号的cDNA中成功克隆到包括BnCesA1全部编码序列的cDNA序列。扩增得到的BnCesA1基因cDNA为3253bp,编码区3246bp,编码含1082个氨基酸的多肽。通过对这个基因进行核酸序列和蛋白结构域分析表明,BnCesA1和毛果杨,欧美山杨,巨桉,大叶相思等其他物种的纤维素合酶基因都有很高的同源性.根据得到的BnCesA1的5′端设计特异性表达检测引物,分析其在湘苎三号苎麻品种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nCesA1在所检测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为茎皮>叶>顶芽>根。我们的研究首次克隆到苎麻中编码全长蛋白的纤维素合酶基因,并且苎麻BnCesA1在茎皮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在苎麻韧皮纤维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 植物铝胁迫响应基因的研究进展

      2012, 13(5):858-86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25

      摘要 (2306) HTML (0) PDF 1.38 M (4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铝毒是酸性土壤上植物生长和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近年来的很多研究应用差异显示PCR、抑制差减cDNA文库和DNA微正列等技术,在一些铝耐受型和敏感型植物中鉴定了很多铝胁迫响应基因。本文通过参阅国内外有关报道和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从铝诱导的通道蛋白、代谢相关、胁迫和细胞死亡以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水稻Xa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2012, 13(5):865-86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26

      摘要 (2382) HTML (0) PDF 1.51 M (3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Xa1是一个能对日本白叶枯病优势小种(小种1号)产生专化性抗性的R基因,虽已有该基因克隆、表达和功能方面的研究,但人们对其表达调控分子机制还不很清楚。本文利用Xa1启动子与GUS报告基因的转基因T1代株系,研究了Xa1启动子的时空表达及对不同外源激素的应答特征。结果表明,Xa1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在水稻根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茎和叶,且在根部的中柱区GUS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周围组织;在外源MeJA作用下GUS的表达显著增强,在SA和ABA处理下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些结果暗示Xa1的抗病作用与其在根系中柱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eJA对Xa1启动子的活性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 紫云英ISSR引物的筛选及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2012, 13(5):870-8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27

      摘要 (2042) HTML (0) PDF 1.50 M (3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紫云英为研究材料,用哥伦比亚大学(UBC)公布的100条 ISSR引物和十一种紫云英品种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出33条扩增条带较好的ISSR引物 ,对其中的ISSR引物进行梯度PCR筛选出最佳的退火温度。再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紫云英ISSR-PCR反应体系的五种因素(模板,Mg2 , Taq DNA聚合酶,dNTP及引物)进行优化浓度。确立了适合紫云英的ISSR分析的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反应体系的量为:DNA模板50.00ng,Mg2 2.00mmol/L ,Taq聚合酶1.0 U,dNTP 0.25 mmol/L;引物0.20μmol/L ,2.5μL10譩uffer。本实验为以后利用ISSR 技术进行紫云英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物种保护奠定了技术基础;为开发紫云英SSR引物提供了条件。

    • >研究简报
    • 我国绿豆种质资源的芽用特性评价与筛选

      2012, 13(5):879-88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28

      摘要 (1778) HTML (0) PDF 1.32 M (3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对470份绿豆种质资源进行了芽用特性的评价,以期为培育豆芽专用品种提供信息。结果表明,不同绿豆品种生产的豆芽在芽体粗细、长短、外观色泽、口感以及豆芽产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不同品种间的芽豆比变化范围为1.34-9.08,平均为6.17,芽豆比与芽长成显著正相关(R=0.614),即芽长是豆芽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还表明,芽长、芽豆比与百粒重均呈一定负相关,但与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等品质性状相关不明显,即小粒绿豆资源更适于豆芽生产。其中绿豆豆牙因子叶花青甙含量高而导致芽体颜色不鲜亮、商品性差的绿豆资源占分析总数的84.47%。不同绿豆资源的硬实率、豆芽畸形率及烂豆率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87.78%、0~85.56%和0~11.11%,且三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根据芽用特性的综合评价,本研究共筛选出12份低硬实、无烂芽、产量高、商品性好的绿豆种质资源,为豆芽专用品种的筛选与培育奠定了基础。

    • 低温下茄子成株期几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2012, 13(5):884-88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29

      摘要 (1914) HTML (0) PDF 1.34 M (3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耐低温性不同的6份茄子材料1、2、3、4、5、6,按Griffing方法Ⅱ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亲本与F1给予低温的条件(日间15-20℃,夜间10℃),在成株期调查耐低温性、株高、株幅、结果数、产量、单果重等重要性状,研究上述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株高、株幅的差异不显著,耐低温性、结果数、产量、单果重的差异显著,耐低温性、结果数、产量、单果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4.030%、68.110%、94.711%、58.921%,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5.821%、60.801%、6.191%、49.632%。相关分析表明结果数对耐低温性来说是一个重要性状,其他性状影响较小。

    • 云南道地药材滇龙胆资源调查与评价

      2012, 13(5):890-89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30

      摘要 (2348) HTML (0) PDF 1.39 M (3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滇龙胆为云南重要道地药材,调查龙胆资源在云南的分布范围及资源现状为滇龙胆开发利用及开展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对全省38个县市进行资源调查。结果:滇龙胆在全省除昭通、德钦和西双版纳外,均有分布,适宜生境为海拔1350—2500 m的荒坡或林下。所测种群滇龙胆根粗为0.33 cm—0.44 cm,根长19.79—7.03 cm,根数为19.40—6.34,根生物量为1.40—0.27 g,根中龙胆苦含量为3.56%—5.9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玉溪、昆明、楚雄等产区外,文山、怒江种群滇龙胆质量也较好,具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结论:目前野生滇龙胆生境遭到破坏,资源量锐减,亟待保护,本研究调查为云南滇龙胆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建议和基础数据。

    • 利用HPLC法测定水稻子粒主要黄酮类化合物

      2012, 13(5):896-90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31

      摘要 (1887) HTML (0) PDF 1.35 M (3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水稻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水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组成差异的研究,为高黄酮水稻种质资源的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建立了HPLC法测定水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水稻糙米的黄酮化合物组成主要以儿茶素和山奈酚的形式存在,不含杨梅素和槲皮素,不同品种儿茶素和山奈酚组成比例及含量存在差异;粳稻含有更为丰富的儿茶素,有色稻山奈酚和儿茶素含量大于无色稻;糙米中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而精米中不含或少含黄酮类化合物。

    • 优良大麦品种花30幼胚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2012, 13(5):901-90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32

      摘要 (2195) HTML (0) PDF 1.38 M (3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以大麦花培基因型“花30”的幼胚为外植体,设置不同的培养基类型、不同激素配比及碳源,研究其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绿苗分化的影响,以此建立和优化一个适于优良大麦品种遗传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在N6、MS和B5的组合改良培养基下,以蔗糖为碳源,附加2 mg/L 2,4-D,1 mg/L ABA时,有最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且愈伤质量最好。Cu2+的添加具有抑制幼胚直接发芽成苗和改善愈伤组织质量的双重功效。添加2 mg/L 6-BA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效果比较理想。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转化大麦外源基因的瞬时表达率和优化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花30”幼胚产生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检测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情况,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大麦遗传转化中菌液的浓度,侵染时间以及共培养天数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菌液浓度OD600=0.5的条件下,侵染15min,共培养2d表现出最佳的GUS瞬时表达率。

    • >种质创新
    • 辣椒C. frutescens × C. chinense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2012, 13(5):907-91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33

      摘要 (2022) HTML (0) PDF 1.39 M (3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有性杂交方法,以强辣灌木辣椒C. frutescens H101为母本(P1)、强辣C. chinense PI439487为父本(P2)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C. frutescens ?C. chinense种间杂种。对种间杂种F1 2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F1在生长势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他表型性状则多介于P1与P2之间。SRAP分析显示,F1与P1、P2共有带220条,占总位点数的53.92%,与P1或P2共有带143条,占35.05%,F1特异带和特异缺失带12条,点2.95% 。F1与P1遗传相似系数为0.749,大于其与P2的遗传相似系数(0.740),说明杂种在DNA水平上更趋向于母本。

    • 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杂交后代的分子标记鉴定

      2012, 13(5):912-91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34

      摘要 (2367) HTML (0) PDF 1.35 M (3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有效利用甘蔗野生种质拓宽甘蔗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进行杂交,同时应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和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其后代。两种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相互印证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后代中,经表型鉴定含斑茅血缘的34个后代为真杂种。该真杂种后代为进一步综合利用斑茅、割手密的优异基因改良甘蔗品种提供了优良的创新种质。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